|
您現在的位置 > 新聞動態(tài)
氣候保護需要務實態(tài)度 |
發(fā)布時間:2021/11/8 |
在遏制氣候變暖的問題上,人類需要的不是空想家和兩面派,而是需要各國政府以務實態(tài)度采取共同行動。
《新蘇黎世報》發(fā)表稱,在氣候保護問題上,西方需要中國的合作,但同時又在制造緊張空氣。評論呼吁西方國家采取務實的對華政策。這篇題為《是時候采取坦誠態(tài)度了》的評論寫道:
"這種矛盾態(tài)度在對待中國的問題上表現得尤為明顯。中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會在2030年之前繼續(xù)增長,而在此(2030年)三十年之后,該國將實現碳排中和。任何人都不應對中國的減排誠意有絲毫懷疑,畢竟同美國不一樣,中國已經啟動了全國性的碳排交易,盡管其交易方式還有待改進。此外,中國還擁有全球數量最多的電動汽車。同時中國還減少了對境外火力發(fā)電廠的投資,這也是北京在改變政策的例證。
當然,中國只有在境內新建火力發(fā)電廠,才能滿足經濟迅猛發(fā)展的巨大能源需求。2020年,中國火力電廠提供的電力增加了30吉瓦,而同一時間世界其他地區(qū)的火力發(fā)電量則下降了17吉瓦。也就是說,同北京增加的煤炭消耗相比,全球退出煤電的努力早已被化為烏有。歐洲人無論采取多少行動,都不如讓北京更早退出煤電更有實際效果。
中國面臨的使命非常艱巨,他們本應當得到支持。但是,華盛頓同北京的關系卻變得越來越緊張。拜登在不斷地制造緊張空氣,例如他首次宣稱,一旦中國武力犯臺,美國將保衛(wèi)臺灣。西方一方面四處與中國為敵,又怎么能指望中國在氣候保護問題上同西方采取統(tǒng)一行動呢?當然,北京出于自身利益,也應當保護環(huán)境。畢竟中國各大城市的霧霾,已經嚴重到了令人無法忍受的地步。但另一方面,中國人也是老道的外交家,他們不會無視這樣一個對外施加威脅的潛在籌碼。"
評論講述了今年九月中國外長王毅同美國環(huán)境問題特使克里的會晤,王毅當時表示:美國希望氣候合作能成為雙邊關系的"綠洲",但如果"綠洲"周圍都是"荒漠","綠洲"遲早會被沙化。評論接著寫道:
"氣候問題無法同地緣政治問題脫節(jié),這也就引申出一個棘手的問題:對美國人和歐洲人來說,減少溫室氣體重要,還是保護人權和臺灣更重要?中國人很清楚他們手里有哪些施壓手段。有鑒于此,西方人必須為自己制定出明確的對華戰(zhàn)略,當然不能搞綏靖主義,但至少要明確指出核心矛盾所在。"
聯(lián)合國環(huán)境項目署最新發(fā)布的碳排報告稱,2019年,中國排放的二氧化碳超過了歐盟和美國的總和。即便是人均排放量,中國也以每人十噸二氧化碳的數量超越了歐盟的水平。在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方面,美國仍居全球榜首,高達每人20噸,但多年來,美國人均碳排一直呈現逐年下降趨勢,目前已經接近俄羅斯的水平。按照聯(lián)合國這份報告的說法,目前聯(lián)合國各成員國的減排承諾,仍將導致地球溫度升高2.7攝氏度。"中國量子計算技術“至少追平西方” |
|